最近热播电影《捉妖记》一度受到追捧,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部电影在制作方面遇到的瓶颈,不再单是着眼于情节。 

      《捉妖记》是一部“CG+真人”的电影,在特效电影制作当中遇到的细节会更加繁琐。因为这里涉及到两个技术层面上的问题。

一方面,真人电影需要演员在绿幕和动作捕捉等技术下完成表演,还要考虑现实摄像机机位和轨道摇臂等技术限制,但CG动画则可以省略即时拍摄的步骤,在计算机中通过CG建模进行全方位模拟,高速摄影、打斗特效和环境变化,并完全无视物理空间的限制,二者需要寻找到一个完美契合的点。

另一方面就是光影的运用。后期在将CG与真人演员完全结合的情况下,光影效果必须在真人演员与CG角色身上得到完全一致的体现,比如有人真人角色呈现出阴影与色调,在CG角色上也必须做到一致,否则会难看。

  正是由于以上两个原因,使得真人+CG作品或者电影作品中的后期制作异常复杂,比如《指环王》中咕噜,在电影的蓝光花絮碟中,就见识到了CG咕噜与真人演员一同出镜是一遍又一遍的分层渲染。但《捉妖记》更复杂的地方在于它的CG角色完全是即时演算,制作难度和演员表演难度都很大。尤其是在IMAX3D大银幕上看“捉妖记PLUS”的时候,更能体会到细节的精致之处。


这部电影在画面上虽谈不上登峰造极,但其在画面营造上是水准最高的,而这个“最高”也体现了两个方面。

一是萌妖CG形象的制作。尽管妖物身上没有毛发覆盖,但他们头上的各种“植物”,那些如三叶草般的头饰,在IMAX大银幕上看得真真切切,而且皮肤纹理清晰可见,这可以体现CG方面的细致。

二是在真人演员吊威压特技和CG角色夸张的效果下结合的十分完美,而场景条件的束缚在电影细致的制作层面下,反而变成了一种优势,娴熟的镜头技巧在这部电影中得到充分体现,血妖在森林中大战砍断树木、脚踏地面扬起的尘土,慢快镜的快速切换,在视觉上合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华美逼真效果。  


这些场面把本片打造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琉璃盒,视觉方面光彩夺目。比如电影开篇的场景发生在森林中,使得电影画面的开始的感觉偏于暗色。后期山水田园用的是自然光,后期热闹的集市、茶楼和火红的灯笼为整体灰暗的基调点缀着局部鲜艳的形象色彩搭配。随着剧情的发展,该片的画面在明亮之间切换,阳光明媚的山间小路、色彩斑斓的登仙楼大战,该片在这些场面上对体积光的运用,这一点正是师承与新武侠电影的风格,在明亮光晕下切换。白百何在森林中与血妖的打斗,结尾大混战这些场面更是一览无余的将CG技术与真人演员相结合的细腻完全展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