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article 的“碰撞”(Collisions)属性确定 nParticle 彼此碰撞以及与其他 Nucleus 对象碰撞时的行为。在本课的这一部分中,将通过调整“摩擦力”(Friction)和“粘滞”(Stickiness)属性,使 nParticle 像糖果一样有粘性。
调整 nParticle 碰撞属性
- 在“大纲视图”(Outliner)中,选择“nParticle1”。 
- 在“属性编辑器”(Attribute Editor)中,单击“nParticleShape1”选项卡。 
- 在“碰撞”(Collisions)区域中,设定下列各项: - 反弹(Bounce):0 
- 摩擦力(Friction):0.2 
- 粘滞(Stickiness):0.5 
 
- 播放模拟。 
- 请注意,现在 nParticle 彼此粘滞在一起,并堆放在碗的边缘处。 - “摩擦力”(Friction)和“粘滞”(Stickiness)是两个类似的属性,具体表现在:“摩擦力”(Friction)是作用在切线方向上的力,而“粘滞”(Stickiness)是法线方向上的粘合力。当 Nucleus 对象碰撞时,其“摩擦力”(Friction)和“粘滞”(Stickiness)值的影响是相加的。例如,如果 nParticle 和碗的“粘滞”(Stickiness)值均为 0.5,那么作用在这两个对象上的总“粘滞”(Stickiness)值等于 1.0。 
- 若要设定碗的“摩擦力”(Friction)和“粘滞”(Stickiness),请在“大纲视图”(Outliner)中选择“nRigid_Bowl”。 
- 单击“nRigid_BowlShape”选项卡,然后在“碰撞”(Collisions)区域中,将“摩擦力”(Friction)设定为 0.2,并将“粘滞”(Stickiness)设定为 0.5。 
- 播放模拟。 - 请注意,nParticle 具有更高的倾向性粘贴到碗的表面。这是因为“摩擦力”(Friction)和“粘滞”(Stickiness)属性的相加效果。   - 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手册的“nDynamics”部分中的“摩擦力”(Friction)和“粘滞”(Stickiness)。 
- 从“大纲视图”(Outliner)中选择“nParticle1,并将其“粘滞”(Stickiness)属性调整为 0.2。 - 现在粒子像糖果一样彼此粘滞到一起,并粘滞到碗。 
调整 nParticle 自碰撞
播放模拟时,随着 nParticle 填满碗,nParticle 会堆起。这是因为 nParticle 是彼此自碰撞的。对于某些 nParticle 效果(如液体模拟、熔岩流和飞溅),您不希望 nParticle 自碰撞。可以通过设定“自碰撞”(Self Collide)属性启用和禁用 nParticle 自碰撞。
禁用 nParticle 自碰撞
- 仍在“nParticle1”中时,在 nParticleShape1“属性编辑器”(Attribute Editor)的“碰撞”(Collisions)区域中,禁用“自碰撞”(Self Collide)。 
- 播放模拟。 - 请注意,nParticle 不再堆起,而是彼此混合和重叠。 - 每个 nParticle 都有一个外部边界,用于确定 nParticle 与碰撞位置的某个对象之间的距离。“碰撞宽度比例”(Collide Width Scale)属性设定 nParticle 与其他 Nucleus 对象之间的碰撞距离。“自碰撞宽度比例”(Self Collide Width Scale)属性设定自碰撞 nParticle 之间的碰撞距离。 - 默认情况下,对于普通碰撞,会将“碰撞宽度比例”(Collide Width Scale)和“自碰撞宽度比例”(Self Collide Width Scale)都设定为 1。禁用“自碰撞”(Self Collide)与将“自碰撞宽度比例”(Self Collide Width Scale)设定为 0 类似。  
- 启用“自碰撞”(Self Collide),并将“自碰撞宽度比例”(Self Collide Width Scale)设定为 1.5。 
- 播放模拟。 - 请注意,nParticle 在装满碗时看起来是彼此碰撞的,但它们并未互相接触。nParticle 之间的间隙是由于增大了“自碰撞宽度比例”(Self Collide Width Scale)所导致的。   - 在下一步中,将通过启用“解算器显示”(Solver Display)来显示当前“自碰撞宽度比例”(Self Collision Width Scale)。 
- 从“解算器显示”(Solver Display)列表中,选择“自碰撞厚度”(Self Collision Thickness)。 - 现在将显示 nParticle,其“自碰撞厚度”(Self Collision Thickness)以黄色显示。可以对“自碰撞宽度比例”(Self Collide Width Scale)进行调整,并查看厚度如何影响发生碰撞的 nParticle 之间的间距。  
- 将“自碰撞宽度比例”(Self Collide Width Scale)设定回 1.0,并将“解算器显示”(Solver Display)设定为“禁用”(Off)。 
- 播放模拟。 
 
                                     
                                     
                                    